当前位置:首页 > 最美天使 > 文章详情

新闻资讯成海荣和他的祥和

原创文章 刘青 2015-09-21 8116人阅读

       在世人的印象中,做殡葬这行的人身上多多少少有些异于常人的气场。成海荣,上海知名的殡葬一条街上最大的经营门店——祥和殡葬用品店的一把手,五十多岁的他步履飞快地走到我的跟前,那双曾用于从事体力劳动的手,关节粗壮,握手时富有力量。他看着我,微笑,简单的自我介绍:“你好,成海荣”。

       祥和殡葬用品店开业已有十年之余,承接各大殡仪馆殡仪事项,如今俨然成为上海殡葬用品行业的佼佼者。第一次约见,我也提前通过微信朋友圈了解了成先生的喜好。初步了解,成先生是一个热衷于旅游及养生的人,注重生活品质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开始了我们愉快轻松的访谈。
择业,顺势而为
       二十年前,这条街还没有祥和的存在。这时的成海荣在宾馆从事装潢工作,后来宾馆生意不好倒闭了,而本来有着稳定客观收入的他也面临失业。这一切经历不得不让他重面人生,重临选择,他靠着装潢时的人脉关系,找了一个免费的临时房来做生意。当时小本经济不景气,而政府又大力扶植殡葬业,于是他选择站在风口浪尖上,顺势而为。 

口口相传,自求无愧
       当时的祥和只是一个十多平米的临时房,全靠成先生和自己的朋友两个人经营,他们没有专人指导培训,只能看看行业内的前辈怎么操作,在一次次殡葬服务中边看边学,确保每个动作每项程序完整无误才开始接单。“我一开始的生意都是朋友引荐的,大概因为我做人做事诚实本分,所以都相信我。”每次接单,他都会一遍遍告诉自己,必须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,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。
      就在这样的人格魅力下,祥和的生意如滚雪球般越做越大,朋友也都愿意帮他,而有件事情在祥和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提。五年前,成海荣的人脉再一次发挥了作用,在朋友的帮助下,祥和从这条街大大小小几十多家殡葬用品店中再一次脱颖而出,获得了这条街最大的门店资源,天时地利与人和,祥和的成功无疑已命中注定。

差价我来补
       本着服务客户,负责到底的态度,成海荣在挑选供货商方面严格的把控商品质量,给客户的商品都是明码标价,公开透明,“价目表上是什么材质,商品就是什么材质,价目表多少钱,就卖多少钱。”
       市面上有买卖,就会有欺骗。在成海荣验货的过程中,有些产品以次充好,“一件寿衣,说了是新的棉花,结果你一打开,它可能就用次充好或者用旧的棉花蒙混过关,”对于如何应对这种想象,成先生回答,“我会挑选适合合作的商家,告诉他们必须给祥和用新的棉花,差价我来补,祥和绝不能提供给消费者不符实的产品,这是砸自己做人做店的招牌。”上海寿衣品牌老介福,百年招牌,他们就是看中了祥和的文化及品质,选择与祥和进行合作,双方强强联合,互惠互利,成海荣海纳百川的胸怀让他的祥和愈行愈顺。五年后的今天,祥和早已立鼎殡葬一条街,成海荣仍然秉持当初“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”的理念,严格要求销售团队,塑造他们的职业素养,传承祥和的文化品质。

互联网+殡葬,大势所趋
       成先生本人热爱旅游,注重生活品质。成先生说到自己出门旅游的时候,也喜欢年轻人的玩法,出门用打车软件,进店消费用支付宝、微信,住宿车票全都是网上预订,约驴友也是通过互联网。“互联网发展实在是太快,我家人的吃住用行几乎都在网上,我们实体店也要求变,不能用我们旧有的思维来做殡葬了。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承担这个行业,不避讳殡葬,互联网的太深的东西我们操作不了,你们年轻人用你们的方式做殡葬(这行),尽我们的力量给这个行业传播正能量,消除不透明与信息局域性,让这个行业多点阳光,多点温暖。”成海荣充满希望地说,“就像我当初进入这个行业一样,互联网与殡葬结合也是大势所趋。”
点赞
126人已点赞

更多精彩文章